近年来,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,其严峻形势引起从上至下的高度关注。这其中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保证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环节,各地也纷纷将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上日程。在此背景下,与之相关的冷藏运输车辆现状如何,用车需求爆发是否前景可期?
● 行业混乱现状不乐观
与其他车辆一样,生产冷藏车同样需要取得国家公告,二手冷藏车。而在冷藏车行业,私自改装现象大量存在,这些小改装厂大多缺乏相关手续和生产资质。“很多用底盘厂家的冷藏车公告。”林飞表示,为了促进销售,底盘厂家通常会上一些冷藏车公告,在销售底盘给小改装厂的同时,允许它们使用自家的冷藏车公告。
“有些小厂就是用些铁皮,加些保温材料,配上发动机和相关零部件,再加上制冷设备,就能组装成一辆冷藏车,利润很高。而且冷藏车使用季节性明显,夏天时车辆需求猛增,产品供不应求,很多小的改装厂甚至一些公交车厂家都在做。”一位业内专家如是说。
“小改装厂在用材、质量、售后等方面都很差,但价格很低。很多用户只认便宜,其他的不管。这就使得不合规的小改装厂泛滥,反而几个有正规资质的企业不好做。”林飞介绍说,政策法规执行不力,使得这些不合规车辆可以在车管所等部门花钱打点,进而顺利上牌投入使用。
竞争不规范还体现在车辆使用环节的不规范。林飞表示,一般要求严格的大型超市会对冷藏车的货柜温度作出强制要求,温度不达标就禁止卸货。但超市冷链物流毕竟不多,更多的冷链物流是各地批发市场,往往很难管控,对冷藏车的要求相对宽松许多。
冷藏车的投入需要冷链物流配套建设到位,比如冷库、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等,成本投入巨大,再加上专业冷藏车价格较高,因此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运输大多采用棉被车(即棉被加冰块)、空调车等普通车辆。
“我省冷藏车市场发展水平较低,二手冷藏海运货柜甚至敞篷车充斥于农产品的干线运输,二三线城市仍以传统菜市场甚至马路市场为主要零售终端。”四川省现代物流协会秘书长文德华表示,“以棉被车来说,一车可多装5吨,算上柴油消耗等,1吨至少可以节省1000元钱,在没有强制规范和政策鼓励下,商贩没有动力去购置冷藏车。”
● 假国Ⅲ盛行 沿海好于内陆
根据国家机动车合格证数据中心统计数据显示,2011年1-11月,国内冷藏车生产0.56万辆。另有相关资料显示,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四五万辆,大部分为改装车型,且冷冻机质量也达不到要求。
“私自改装并未计入官方统计,算上这部分车辆,国内一年大概是1万多辆的销量,每年都有增长但增幅不高。”林飞说,“很多地方的冷藏车就是个样子,比如一些超市要求必须有冷冻机送货,车主就挂上,检查时一看确实是冷藏车,用不用或能不能用则是另一回事。”
“北京、天津等地的冷链物流建设相对较好,对冷藏车需求量大。”某专用车厂家销售人员表示,目前冷藏车在河南、山东和江苏等几个食品企业较多的区域销售较多。
冷藏车种类很多,小至微型客车,大至半挂运输车,目前多为国Ⅲ标准。“我们供给上装厂的底盘以4x2、国Ⅲ标准为主。”柳汽专用车部相关人士表示。“但假国Ⅲ车也很多,即便北京这样排放严格的城市,也只是验车时看一下是否达标,平时很少查验。小厂家生产的假国Ⅲ车便宜好几万元,对正规企业冲击很大。”某业内人士补充道,国Ⅳ排放将于明年7月1日正式实施,目前国Ⅳ标准的冷藏车已在销售但不多。以中型车为例,由于国Ⅳ车比国Ⅲ车高六七万元,用户大多处于观望阶段。
● 需求可观待释放
“使用冷藏车是个趋势。国外使用冷藏车很多,比如美国70%的蔬菜都经过冷处理才上市,而中国不到5%。可见冷藏车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,保温车价格。”杨再舜分析道。
数据显示,在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中,易腐食品消费已占51%,但目前大约90%的肉类、80%的水产品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是在没有冷链的保证下运销。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,整个冷链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70%,远远高于50%的国际标准。这些都预示着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来自国家机动车合格证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,2011年1-11月,我国专用汽车生产148.01万辆,同比下降21.7%。其中专用改装车产量为80.30万辆,同比下降15.08%。而专用改装车市场的整体下滑则是受运输类专用改装车拖累,在运输类专用改装车各典型车型中,除冷藏车同比增长8.49%外,厢式运输车等均同比下降,且降幅均在10%以上。业内分析人士认为,在2010年同比增长55%之后,冷藏车仍能逆市增长,虽幅度不大,但仍可看出市场对冷链运输的需求旺盛。
需求可观,何时爆发却未可知。“虽然各地都在提建设冷链物流,肉钩冷藏车,但光有政策没用,还是需要有确实的资金投入和具体行动,而且行业规范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。”杨再舜分析道。
相关的主题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