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冷链仍处于起步阶段 与国际差距明显
正如《规划》中所讲,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,东风冷藏车,规模化、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,与发展现代农业、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:
一是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。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是在常温下流通;冷链物流各环节缺乏系统化、规范化、连贯性的运作,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,在运输、销售等环节又会出现“断链”现象,全程冷链的比率过低。
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。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,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.3%,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。近日,北京制冷学会为配合北京市制定冷链物流专项规划,在北京市商务委的领导下组织了较为广泛的行业调查,调查数据显示,中国人均冷藏库吨位和冷冻车数量分别仅为0.006吨/人和0.2辆/万人,而美国则是0.2吨/人和8辆/万人,两者相比,人均冷藏库吨位相差33倍,每万人均冷冻车拥有数量相差40倍之多。即便是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好的北京地区(冷藏库42万吨,约2700辆),同美国相比也分别相差10倍和5.7倍。
● 《规划》指标具有可行性 1000万吨冷库指标可如期完成
规划与政策不同,后者可以有目标,但没有指标;规划则既有目标也有指标,而制定指标一定要论证其可行性。《规划》提出了一系列指标:到2015年,果蔬、肉类、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%、30%、36%以上,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%、50%、65%等等,透过行业分析来看,我们认为以上指标具有可行性。
以冷藏库为例,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,冷库总容量880万吨,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,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。若要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新增冷库容量1000万吨(880万吨的1.14倍),则需平均每年增加200万吨,增幅达22.7%。如果按全国294个具有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城市(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0版)计算,平均每个城市应增加3.4万吨,人均增加库容0.007吨(7公斤/人)。这项数字并不是很大,单就冷库建设而言,1000万吨指标大体可行,预计十二五规划期内可以达到。
● 建设指标相对缺乏 冷库资源配置有待优化
正如提出在未来5年内新增冷库1000万吨一样,《规划》在制定整体指标的基础上,进一步对冷冻车、冷库等细分领域设定了建设指标。因为,冷藏车冷机,细分领域的建设指标是实现整体规划目标的抓手和落脚点,但是考虑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,我们认为《规划》中类似的细分指标并不是很多。
此外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,奶品运输车,冷库的建设与稳定肉类市场价格、保障人民生活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密切相关。因此,《规划》不应仅仅提出冷库的建设任务指标,还应在深入分析市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,吸取国际先进经验,明确冷库资源配置的优化结构和方向,例如:一、在农产品市场发展过程中,是应鼓励发展直销(农超对接)市场还是批发市场?二、为了稳定全国肉类价格,可否在全国规划设置中央批发市场(依托中央储备冷库)和地方批发市场(依托地方储备冷库)?三、如何在各级政府指导下,把冷藏储备库建设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、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统筹安排,使得社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?
如果《规划》能够进一步阐明以上三方面问题,将有利于落实《规划》发展目标中所提到的“初步建成布局合理、设施先进、上下游衔接、功能完善、管理规范、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。”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将显著提高,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也会得到明显增强。
,,,,,,,
相关的主题文章: